酒后驾车是法律雷区 开车的、劝酒的都有各自的法律责任
春节将至,喜庆气氛越来越浓的同时,各类聚餐应酬也越来越多。把吃、喝、玩、乐放在一起固然是皆大欢喜,但若把酒和车“连”在一起,就难免会害人害己了。春节前最后一期《识法》特邀请法律界人士对酒后驾车的相关法律责任作一个全面评析,也预祝大家能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
酒后驾车者要承担哪些行政责任? 【主持人】酒后驾车危害极大,是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重罚行为之一,也是交警行政执法中重点监控的行为。请问,酒后驾车者要承担怎样的行政责任?
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庭庭长 尹昌平
酒后驾驶是国家法律明令禁止的违法行为。 酒后驾车(酒精含量临界值超过0.2mg/ml)就要扣证并罚款;醉酒驾车(酒精含量临界值超过1.0mg/ml)的话,扣证罚款不算,约束至酒醒后还要处以行政拘留。 饮酒后营运机动车的(往往是从事公共运输业的职业司机),扣证期更长,罚款额更大;醉酒驾车人则要扣证半年、罚款两千元,还要拘留。一年内醉酒驾车被处罚两次以上则要吊销驾驶证,而且5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如果造成重大交通事故,那就是犯罪行为,要进牢房吃苦头去了。 杭州市纪委、市委组织部等5部门也联合发出《关于健全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严重道路交通违法行为预防查处工作机制的通知》,提醒司机,酒后驾车一经查获将从严处罚,并将违法行为抄告其所在单位。我认为,以此类推,不妨再添加以下内容:明知饮酒仍提供车辆、要求送行、同乘者,或明知驾车仍劝其饮酒者,都以违纪抄告其单位。估计也会起到少许阻吓作用。
法条链接: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1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暂扣三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罚款;醉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千元罚款。 一年内有前两款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被处罚两次以上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酒后驾车肇事要承担哪些民事责任? 【主持人】人饮酒后,对事物的辨析判断能力和对汽车的操控能力都明显下降,因此,酒后驾车者一旦肇事,会给他人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极大损害。请问,酒后驾车肇事者要承担哪些民事责任?
京衡律师集团事务所律师 孔夏雨
《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于饮酒驾车作了禁止性的规定,交警对事故作出责任认定时,这也是衡量事故责任的重要指标。根据法律规定,酒后驾车如果造成一人以上重伤且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时,责任人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可见,酒后驾车发生事故的责任要重于常规事故。 酒后驾车发生事故后,民事赔偿部分的主要处理依据是《民法通则》、《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根据上述规定,交通事故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赔偿受损人的直接和间接损失;造成死亡事故的,应赔偿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精神损失费等费用;造成伤残事故的,应根据具体情况赔偿伤残补助金、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失费等费用。关于精神损失费,侵权人的过错是一个重要参考因素。所以,酒后驾车发生交通事故的,这一部分费用的承担显然要比常规事故要重。 法条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7条
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 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赔偿义务人也应当予以赔偿。 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除应当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相关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第18条 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确定。
酒后驾车者可能涉及哪些刑事责任? 【主持人】除了前述法律责任外,酒后驾车肇事给他人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害超过一定限度的,还将承担刑事责任。请嘉宾谈谈,酒后驾车者肇事后要承担哪些刑事责任。
浙江省律协刑法委员会副主任 吕俊
酒后驾车不仅是对他人生命的漠视,也对自己的生命的不尊重,更危害着公共安全。因此,酒后驾车肇事损害达到法律规定的标准,就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危害公共安全的,构成交通肇事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酒后驾车情节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另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严格依法处理道路交通肇事案件的通知》,酒后驾车应从重处罚。
法条链接: 《刑法》第133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第2款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五)严重超载驾驶的; (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饭局劝酒者 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主持人】很多人都有过被人劝酒的经历,劝酒历来被认为是好客的表现,但对明知要开车的人劝酒,就有可能要承担法律责任。最后请嘉宾谈谈,劝酒者会面临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浙江思源昆仑律师事务所主任、高级律师 吕思源
根据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劝酒者不存在承担刑事责任的问题。但是依据相关案情,劝酒者很可能要承担民事法律责任。 判断劝酒者是否承担民事责任的依据主要是民法上公平责任的相关规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肇事导致伤亡和劝酒行为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有因果关系,劝酒者应负民事责任。 其二,劝酒者是否存在强迫、指使、纵容的行为。有这种行为或者情节恶劣,劝酒者就要承担民事责任等。 其三,酒后司机民事行为能力的状态等等。 由于公平原则本身就是一个原则性的规定,法律对劝酒者的行为没有非常明确的归责,所以实务中劝酒者是否承担责任要由法官根据个案情况自由裁量,实践中也存在诸多不同的判例。
法条链接: 《民法通则》第106条
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第132条
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
|